【導讀】如果說到對子女的投入,中國父母肯定能排在全球前列。有統(tǒng)計顯示,中國內地家長平均會把37%的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,這個占比不可謂不大。 近十幾年,隨著中國家庭的經濟實力提升,而且在一波波留學潮的影響下,將孩子送出國門接受海外教育早已不再是精英家庭的專利,越來越多的中產及普通家庭將留學納入了孩子的長遠規(guī)劃之中
本文系“啟德特聘常春藤導師”黃征宇先生為啟德教育集團的特約撰稿。本文還將發(fā)布在啟德教育官方網站及多家啟德自媒體平臺。
如果說到對子女的投入,中國父母肯定能排在全球前列。有統(tǒng)計顯示,中國內地家長平均會把37%的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,這個占比不可謂不大。
近十幾年,隨著中國家庭的經濟實力提升,而且在一波波留學潮的影響下,將孩子送出國門接受海外教育早已不再是精英家庭的專利,越來越多的中產及普通家庭將留學納入了孩子的長遠規(guī)劃之中。
當然,也有不少家長持反對意見,覺得留學的投入和產出并不對等。試想,如果送孩子去美國讀書,每年動輒花費五六十萬人民幣,幾年讀下來可能要達到數(shù)百萬人民幣,然而很多孩子回國后的職業(yè)選擇和收入水平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,甚至“海歸”變“海待”,還有必要去留學嗎?
國際化背景下,未來到底需要怎樣的人才?
我認為留學的投資與回報當然不能僅以金錢而論。如果只著眼于金錢上的回報,未免太短視了,留學更多應該著眼于兩點,那就是幫助自己打開眼界,兼容并蓄,還有就是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趨勢變化。
首先,從個體發(fā)展考慮,去另一個國家接觸不同的文化和環(huán)境,并能逐漸融合和兼容并蓄對自身的發(fā)展無疑非常有益。
舉個例子,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大多求穩(wěn)。往往孩子畢業(yè)剛跨出校門,家長就希望他們能找一份穩(wěn)定的工作,然后在穩(wěn)定中謀求發(fā)展,只要不犯錯,一切都有機會。
而在我曾經就讀的斯坦福大學,學校鼓勵的是創(chuàng)新,同時也非常鼓勵失敗。我記得當時斯坦福的教授對我們說,創(chuàng)業(yè)的失敗率通常會高達90%,但我們不僅要坦然接受這個失敗率,而且要擁抱它,因為在失敗當中你可以學習很多。沒有人天生就是成功的,那些領袖和精英們不知道遭受過多少挫折和坎坷才達到今天的成就。
其次,從大環(huán)境看,近三十年來,全球進入了一個快速變化期,國際化和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越來越明顯,這就導致了兩個趨勢的出現(xiàn):第一,世界涌現(xiàn)出越來越多的國際化精英。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國家,但思維、理念、學習、工作、投資以及居住地都是非常國際化的,已超出了單個國家的范疇;第二,財富越來越多地集中在這些國際化精英群體里。比如在美國,最頂尖的10%的精英擁有著全國40%的財富。
而與此相對應的,是很多傳統(tǒng)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了,因為有太多的行業(yè)和領域被國際化和技術快速發(fā)展造成的變化所沖擊。
所以,未來什么樣的人才會在全球化環(huán)境中站穩(wěn)腳跟呢?答案是顯而易見的,那就是具有國際化視野以及創(chuàng)新思維的人。
30年前父母帶我去美國只有一個想法,就是讓我更好地接觸世界,發(fā)掘機遇,提升自己?,F(xiàn)在的家長為什么送孩子去海外深造?也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機會成為國際化的領袖。
30年后的中國和30年前有了大大的不同。這30年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30年。如果說,前20年是大量的國際資本和企業(yè)進入中國,那最近10年就是中國企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的主要時期。他們在本土迅速成長,并開始尋求向外擴張。所以可以預計的是,下一個階段,必然是中國企業(yè)走出去,中國資本國際化;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(yè)在國內取得成功的同時,在國外也大有斬獲。
所以,中國現(xiàn)在和未來一定需要一大批具有真正國際視野的領袖精英,由他們來帶領這些企業(yè)真正實現(xiàn)全球化和國際化?,F(xiàn)在正處于求學階段的中國學生,完全有機會成為中國所需要的、全球所需要的國際化精英。
留學真正的回報是什么?
所以,出國留學,絕不僅僅是學習知識,獲得一張海外文憑。因為說到底,大學四年所學到的知識,過了五年、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,能記得的還有多少?相信90%的回答都是:不太記得了。所以,我覺得留學經歷,尤其是入讀海外頂尖大學的經歷,給予學生的最大價值并不只是學習知識,而更應該是豐富資源和思維方式。
我的父母從小就教我要好好讀書,所以我也一直以為,進入大學以后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讀書。直到去了斯坦福之后,我才真正認識到,學習是非常重要,但并非是最重要的。
我在斯坦福的四年半里,總共讀了三個學位,但是如果你現(xiàn)在問我,那些專業(yè)知識還能記得多少,我也會告訴大家,幾乎全部都不記得了。那既然遺忘率那么高,為什么要去頂尖大學求學呢?正是因為這些學校有著除知識以外更多的東西可以去學習,去嘗試。比如我的母校斯坦福,就是最好的一個創(chuàng)新平臺。到現(xiàn)在我仍能深刻記住的,是在斯坦福創(chuàng)立了ASES“亞太地區(qū)學生企業(yè)家協(xié)會(Asia-pacific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 ),在斯坦福兩個海外分校學習和實習的經歷,以及和教授以及同學們長達十多年的深厚友誼。
正如我在《征途美國》一書中詳細寫到:越是頂尖的大學,他的教授資源、海外資源、校友資源和創(chuàng)新資源就越豐富,而這也是絕大多數(shù)中國學生都沒有能真正利用起來的。
除了豐富資源,這些名校還可以讓學生改變思維方式,真正地打開思路。
我在哈佛商學院讀MBA的時候,給我們上第一堂課的教授叫克萊·克里斯坦森(Clay Christensen),他寫過一本很著名的書,叫《創(chuàng)新者的窘境》(The Innovator’s Dilemma)。
當時他一進教室就問了我們一個問題:“你們來哈佛商學院這兩年的目的是什么?”絕大多數(shù)同學的回答都是:學習。
克里斯坦森就說:“這個問題每年我都會問新來的學生。其實,在未來的兩年,哈佛能教給你們最重要的東西,就是幫助你們問’為什么’!如果經過這兩年,你們學會了問’對’的問題,那你在哈佛的學習就非常有價值了?!?
教授的意思是,如果連問題都沒能問對的話,那就沒有辦法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,當然也找不到正確的答案。所以克里斯坦森教授的這堂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(fā),他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改變思維,從更本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。要知道,很多時候問題的處理往往是沒有所謂的對錯的,只有怎么去選擇,而哈佛就是教你怎樣更全面地解讀和分析問題,然后衡量你既有的一些情況,做出一個合適的決定。
人生會遇到很多做決定的時刻,那些重要的決定應該怎么做?怎么做會更好?某種意義上說,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切。
美國學費面面觀
當然,去海外留學,提早規(guī)劃、深入了解和做好預算還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具體的費用需要看你申請哪些學校、專業(yè)以及所在的城市而定。
我們先來看美國的高中,它一般分為私立和公立兩種。
私立學校在收費上和大學很相似,包括學費、住宿費和生活費等。好的私立高中收費非常高,有時甚至接近私立大學的收費。
而公立高中的收費相對來說比較便宜。但好學區(qū)的高中和差學區(qū)的高中之間也有著很大的差異。這是因為公立中學的主要收入來自于政府的房地產稅,好學區(qū)的房產貴,房地產稅也高,因而投入學校的費用也就相應增多;差學區(qū)由于房產便宜,相應稅收投入到教育方面的金額就少,于是無論硬件和軟件實力都遠遜于好的學區(qū)。
美國的大學同樣也分私立和公立兩種。一般來說,私立大學的收費會偏貴一些;但無論公立還是私立,對美國本土的學生而言,大學學費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。
美國學生的學費來源主要有三種:父母提供、學生貸款和校內打工。
一般來說,美國很少有家庭會為孩子支付全部的大學費用。所以很多學生剛踏進大學便背負上了沉重的債務壓力,這也成為了美國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。
要知道,學生貸款(Study loan)在美國是不列入債務免除計劃內的。也就是說,就算申請破產,你的學生貸款仍然需要按月償還,直到繳清為止。
政府提供的學生貸款利息還相對較低(3%-4%),而另一種由私立機構提供的學生貸款利息就是浮動的,高的時候甚至會達到7%-12%,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窮盡半生都在為償還學生貸款而奔忙。像美國前總統(tǒng)奧巴馬直到40多歲才還清了全部的學生貸款。
當然學校也會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學生費用上的減免,最常見的有兩種:Merit based (獎學金)和Financial aid (補助金)。
Merit based (獎學金)是國際學生最常申請的一類獎學金。通常來說,只要你能提供材料證明自己足夠優(yōu)秀,學校就會給予學費上的減免。
Financial aid(補助金)一般來說只針對有美國身份的學生,你需要提供一些材料證明自己所在的家庭年收入比較低,就有機會獲得一筆補助金。
富裕階層的美國人當然并不需要申請,但對中產階級來說就比較尷尬。我記得在斯坦福讀書的時候,就有一位同學遭遇了“中產的尷尬”。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,收入并不是很高;但由于家在帕羅奧多(Palo Alto),并且由于購房早,房子早已升值到300多萬美金,因而學校在做家庭經濟評估的時候就把他定為全額收費生。所以后來他的父母不得不將房產抵押給銀行,從而獲得貸款來為他和其他孩子支付全額學費。
當然,除了獎學金和補助金,學校還會提供很多校內工作機會給學生,以減輕他們在經濟上的負擔。
對本科生來說,美國高校會開放諸如圖書管理、餐廳服務、校務行政等職位給學生。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來說,學校一般會設置Teacher assistant(教師助理)和Research assistant(研究助理)的職位。我在斯坦福大學讀了四年半,在最后半年讀研究生的時候曾做過半年的研究助理,后來學校也給我抵扣了部分的學費。不過,想要得到這類工作的一項必要條件就是學生擁有良好的本科成績,可能這也是學校激勵學生把書讀好的良苦用心吧。
我的一位華裔同學就曾申請了一份校內工作——在計算機系的計算機室做管理員。為此,他需要每周工作20個小時左右,除了上課以外,他的課余時間差不多都花在了這份工作上。有一次我們聊天,我就問他:“你一周工作這么長時間,會不會太累?”他告訴我說,這份工作其實很不錯,平時人不多,環(huán)境又安靜,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。他后來的發(fā)展也非常不錯,成為了谷歌的一名高級工程師。他覺得自己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,就是在大學期間沒有問父母要過生活費。
給留學家庭的兩點建議:錢多不一定是好事,家長能否共同成長?
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(fā)展,中國家庭也越來越富裕了。不少家長會為孩子留學做很充裕的財務準備。當然,其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可以更安心地學習,然而我經??吹揭恍┝魧W生并沒有珍惜這樣的條件,他們去美國讀書四年,并沒有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,英語還是不好,也沒什么美國朋友,對美國主流文化基本不了解,很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。相反的是,他們精通吃喝玩樂,常?;ㄥX如流水。
雖然消費文化也是美國主流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,但并不是很好的一部分。所以如果沒有很好的分辨和篩選,如果沒有清醒的認識和自控力,就會很容易養(yǎng)成不好的思維和習慣,也錯過了美國文化中的精華部分。
所以過于寬裕的環(huán)境有時候對孩子的成長并不一定有益處,不如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在學校打工,賺取一部分的學費和生活費,這既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鍛煉,也能更好地融入當?shù)丨h(huán)境,更能真正認識到金錢的來之不易。
而另一方面,我覺得中國家長也應該認識到,留學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努力,家長自己也需要學習更多,經歷更多,而不是說:“孩子,我負責把你送到美國,接下去你就靠自己努力了”。我見過不少的留學生,在國外待了幾年以后,經常會說:“爸,這事你不懂,你不了解美國?!?,或者干脆說:“媽,你已經out(落伍)啦!”
把孩子送出去留學,目的是讓他看到更多,學到更多,而不是讓他和家長隔閡更多。而減少隔閡的唯一辦法,就是家長自己也要不斷地去成長。有些時候家長放手得太多不是好事,插手得太多也不行,和孩子一起走上國際化成長道路可能是最好的。國際化這條路是孩子必須自己走的,但也是家長應該一起學習成長的路。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,整個留學家庭從孩子到家長都會獲得巨大的“投資回報”。
留學不要只看金錢的回報,你獲得的會比金錢更值錢;給孩子太多錢未必是好事,陪伴孩子一起成長,給他國際教育資源和思維提升機會才是真正的財富。
我很喜歡這一句話:有形的財富越拿越少,無形的財富越拿越多。
黃征宇
著名跨國金融投資專家、宇沃資本美國董事長、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美國白宮學者、亞洲協(xié)會21世紀青年領袖、考夫曼基金會學者、薩爾茲堡全球論壇學者、《征途美國》作者、英特爾前董事總經理,啟德特聘常春藤導師
10歲隨家庭從上海移民至美國,在斯坦福大學的四年半時間里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、工業(yè)工程學士學位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,還在哈佛商學院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。
擁有特別的東西方經歷,對中美關系有深刻的認識,也對華人融入美國社會、職場、學校的種種挑戰(zhàn)了如指掌,他一直致力推動資本、商業(yè)、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融合。
免費獲取留學規(guī)劃方案,您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式聯(lián)絡我們:
1、歡迎致電啟德教育客戶服務中心400-1010-123;
2、歡迎 點擊這里 進行網絡咨詢;
3、填寫表單,我們會在1-3天內為您提供專業(yè)的服務。
手機請直接輸入:如1860086xxxx
座機前加區(qū)號:如01059992xxxx
請輸入您的電話號碼,點擊通話,稍后您將接到我們的電話,該通話對您完全免費,請放心接聽!